注意!你花大價錢買來的紫砂壺,壺口可能“暗藏瑕疵”

注意!你花大價錢買來的紫砂壺,壺口可能“暗藏瑕疵”

14閱讀 2018-10-11 07:01 選購

 最近有一些壺友留言說,他花幾千塊錢買來的紫砂壺,壺口竟然有瑕疵!他補充說紫砂壺的壺口位置、壺蓋子口有圈,像砂紙磨過的痕跡一樣;壺身很光滑,但是在到接近壺口的位置或多或少的劃痕,對光看的時候很明顯,摸起來點毛。就此斷定手里的這把壺是瑕疵或者殘次品。

  其實不然,這是因為現(xiàn)代紫砂壺增加了一道工序——口。

  制壺時刻意把壺蓋做的比壺口大一圈,燒制后用金剛砂在壺口和壺蓋接觸面上轉動打磨,一直打磨到蓋子和壺口吻合,這樣就叫做整口。

?

  紫砂壺是需要整口的,你知道么?

  整口,就是壺基本燒熟定型后(基本完成收縮),再通過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、磨掉蓋子子口多余的部分,然后抹上泥,封閉磨開的氣孔,再次燒制,這樣,做出來的壺就口蓋嚴謹了。

  紫砂在燒制時是收縮的,即使是用同一種泥料做的壺,蓋子與壺口的收縮也會不同。收縮程度=收縮率X收縮基數(shù),雖然收縮系數(shù)相同,但收縮基數(shù),也即收縮體的長度與厚度卻不同。所以做生坯時,就要根據(jù)比例制作蓋子和蓋口。

  掌握收縮率,必須對泥料進行研究,但實際上只能根據(jù)經驗修正。而每一種泥料收縮率都有所不同,即使是技藝高超的壺藝人,遇到一種新的泥料,也很難把控收縮比率。所以:制作紫砂壺蓋一定要稍微大于壺口,如果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,或者還小,那就沒救了,燒成后口蓋會更寬。

?

  以前,壺都是在龍窯燒,龍窯可控性極低,所以每燒制一次就增加一次風險(窯是不承擔燒制風險的),故而壺一般都是燒制一遍。這樣,口蓋嚴謹?shù)母怕示拖喈斝?。早期壺由于燒窯次數(shù)少,整口技術沒現(xiàn)在精進,所以明清時期的老壺一般都不會口蓋嚴謹。

?

  整口,對做壺技藝也有要求:

  1、蓋子不能太大,如若太大燒成后整體不和諧,還會導致整口耗時太久,而且整口后不一定能匹配壺身。

  2、壺蓋且須稍微大于壺口一圈,如果生坯時蓋子大小剛好吻合,或者比壺口小,那就沒救了,燒成蓋子必定會小,那樣只能重新再做。

?

  “一次燒成”和“二次燒成”對整口有什么影響?

  “一次燒成”,是指在干燥坯體的壺口上,敷一層石英砂粉后再加置壺蓋,進窯一次燒制為成品。一次燒成的成品,口和蓋一般難以做到完全“吻合(壺蓋在壺口里緊密而不哐當)”和“通轉(壺蓋在壺口里可以旋轉不滯)”。用金剛砂打磨壺口與壺蓋的結合處稱作“整口”。整口后,壺蓋可通轉了,但口蓋結合處的表面則被破壞,茶垢淤積就會形成“黑道”。

  “二次燒成”,是指在一次燒制出窯后,整口、除去火疵,再用制壺的泥擦抹在打磨產生的“破皮”處,然后再次進窯燒制。因破皮經擦抹會形成新的結晶,燒成后這些瑕疵將看不見,而壺也趨于完美。

?

  整口就是物理打磨,和磨刀的原理一樣。首先,用金剛砂和水后抹在壺口,然后轉動蓋子使其跟壺身做反轉動作,當壺蓋跟壺身轉動吻合后即可。因此它是整口的痕跡,并不是瑕疵。

上一頁:泡好一款茶,從醒茶開始

下一頁:速覽!茶行業(yè)年度數(shù)據(jù)出爐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