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經(jīng)典壺型的前世今生!

紫砂經(jīng)典壺型的前世今生!

6閱讀 2019-04-09 01:25 茶具

秦權(quán)壺

秦統(tǒng)一六國后統(tǒng)一了度量衡,“權(quán)”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,秦權(quán)壺就是仿其外型。




茄段壺
茄段壺,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,以茄蒂為壺紐,生動有趣;氣度飽滿,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;流、把的呼應(yīng)自然順暢,靜動如一。



水平壺
因為喝"功夫茶"時,還必須將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(nèi),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。為了使壺浸在水中時能保持水平狀,故在制壺坯時不僅壺嘴和壺把要協(xié)調(diào),重量也要均衡一致,故稱之水平壺。





笑櫻壺
據(jù)說,“笑櫻壺”的造型原是出自“嬰寧一笑”的歷史典故——“嬰寧一笑千愁解”。壺型制沉重扎實,有種不妥協(xié)的硬漢風格,有行家以激昂之態(tài)。以交融而又諧調(diào)之態(tài)漫流的幾種色彩,表現(xiàn)出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的精神內(nèi)質(zhì)。



德鐘壺
“德鐘”壺型為鐘,“德”是修辭,并以邵大亨的德鐘壺最具代表。器形端莊穩(wěn)重,比例協(xié)調(diào),結(jié)構(gòu)嚴謹,泥色紫潤,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。技藝手法的表現(xiàn)已達紫砂傳統(tǒng)基礎(chǔ)技藝的巔峰。壺身手感極佳,觸摸舒服,造型簡潔質(zhì)樸,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。




龍蛋壺
龍蛋壺是紫砂壺器型中的經(jīng)典一類,其圓滑可愛的造型深受壺友喜愛。以“龍蛋”來命名,是一種美好的祝愿與寄托,圓潤可愛的造型,吉祥美好的寓意,讓這個“龍蛋壺”平添了一種拙味和稚氣的親切感。




潘壺
其源自一個叫潘仕成廣東人,先世以鹽賈起家,累官至兩廣鹽運使。潘氏嗜好飲茶,其訂制的紫砂壺形制固定,且慣于將印款落于蓋沿之上,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,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“潘”印。由于潘氏聲名遠播,世人乃將該型制紫砂壺稱為“潘壺”。




僧帽壺
元代創(chuàng)制的瓷器造型,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,造型為口沿上翹,前低后高,鴨嘴形流,壺蓋臥于口沿內(nèi),束頸、鼓腹、圈足、曲柄,具有強烈的少數(shù)民族風格。元器形體敦實、壺頸較粗、壺流略短,明器壺流略長,清器頸略高,腹部略瘦。




漢瓦壺
漢瓦屬于圓器當中的一種,歷來多位藝人都有仿制此種款型,圓筒形壺體,上侈下教,短流勢較直。蓋平略見弧,橋式鈕。



美人肩壺
美人肩紫砂壺宛如古代女子端莊可愛,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,又不失大家閨秀般的妖嬈。造型飽滿,大方得體,以體現(xiàn)圓潤的壺身為主,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,沒有空隙,用手撫摸上去,能感受到它的溫暖。





東坡提梁壺
傳蘇東坡喜歡喝茶,當時的紫砂茶壺很小,喝茶麻煩。蘇東坡因此買來了紫砂天青泥,想做大壺,幾月未果。某夜,書童打著燈籠來請?zhí)K東坡去吃夜點心,蘇東坡看著燈籠計上心來,按此做出了大肚皮的燈籠壺,因其光滑不易拿,于是搓條泥巴,做了提手,恰似房屋上頭的梁,于是就取名“提梁壺”。后來為了紀念這位大文人,后人就把這種提梁式的壺稱為“東坡提梁壺”。



鷓鴣提梁
這把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,把手為見棱見方的三柱高提梁,從側(cè)面望去猶如一只飛翔著的鳥兒的頭部,原創(chuàng)者顧景舟大師為其命名“鷓鴣提梁壺”, 在這只外型仿鷓鴣鳥的壺身上寄托自己凄血哀號。



華穎壺
此壺是顧景舟先生根據(jù)傳統(tǒng)壺體演變所創(chuàng)作品,從“掇球”變形而來,名為華穎。作品摘手圓、蓋圓、壺身圓、三圓壘疊在圓壺底上,分外精神,遙望猶如花苞初綻,表達的意境為:招展的花意。




大彬提梁
明末清初的時候,紫砂壺一般體積較大。時大彬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器型上“改大為小”,“改俗為雅”,奠定了紫砂壺基本的審美傾向,使紫砂壺能進入文人生活,成為文房清玩,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(nèi)涵。這也讓時大彬成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,讓無數(shù)后人仰止。





漢鐸
漢鐸,即漢朝之鐸,鐸為大鈴鐺、甬鐘的意思。





傳爐壺
傳爐壺,式度端莊,風格雅致,隱隱然有古風韻,堪稱佳品。



合歡壺
此壺乃曼生喜極而制,故此壺風格綺麗,所謂霧余水畔,紅杏在林,典美精工,余味無窮。此壺極富天趣,取皆大歡喜之意。



洋桶壺
紫砂洋桶壺自清末民初創(chuàng)制以來,以其造型簡練,使用方便,適宜把玩,便于提攜,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,并為大多數(shù)茗壺愛好者接受,為紫砂光貨素器類經(jīng)典傳統(tǒng)作品之一。



匏尊壺
紫砂“匏尊”壺的形象,創(chuàng)意來自這種有苦意的匏瓜,壺型和諧,孤寂沉靜,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實圓潤。




葫蘆壺
葫蘆壺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,造型呈葫蘆狀,壺流短直而微向上翹,把成半環(huán)形,蓋頂設(shè)有套環(huán)鈕裝飾,深得藝人們的喜愛。整器形制的線條以渾圓為主,十分流暢。





西施壺
徐友泉先生首創(chuàng),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,流短而略粗,把為倒耳之形,蓋采用截蓋式,壺底近底處內(nèi)收。



文旦壺
文旦創(chuàng)于明未清初,形與西施、貴妃壺相近,“文”指柔和、外表、容態(tài);“旦”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。文旦壺同時像水果柚的仿生器,文旦柚,金黃色,食之清甜甘酸,金黃色本身就是一種艷麗的顏色,而那成熟的果實清甜甘酸的滋味,含蓄而綿長。



半月壺
半月壺一直以質(zhì)樸無華、典雅端莊而獨占一席之地,從古到今長盛不衰。所謂“月千里寄相思,半月萬里思更濃”,一把壺訴說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思念,更表達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對“月圓人圓”的向往。


石瓢壺
最早稱為“石銚”,顧景舟時期后稱之“石瓢”。壺身呈梯形,曲線柔和流暢,造型渾厚樸拙。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,給人以輕靈而穩(wěn)重之感。壺身八字造型,造成一個主視角度內(nèi)的表面,亦曲亦直,皆顯現(xiàn)簡樸大方的氣度。



仿古壺
“仿古壺”圓潤精巧,簡單而不失古意,靈妙天然,造型雅致,線條流暢,比例恰當,清雅無雙,寧靜淡泊。



井欄壺
顧名思義,其造型源于井欄,類似古代井旁邊之護欄。




掇球壺
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(tǒng)圓壺式,也是最優(yōu)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,它的基本造型是壺鈕,壺蓋,身壺。該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,壺腹為大球,壺蓋為小球,似小球掇于大球上,故稱掇球壺。



掇只壺
“掇只”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的一種壺型,最早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。其造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,由于掇在漢語里有連綴堆疊的意思,因此,這種造型的壺被稱為掇只壺。


上一頁:37種經(jīng)典壺型的前世今生!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事實證明“無形的手”根本靠不住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