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壺是明清時期江蘇宣興地區(qū)所產的一種陶質茶具。紫砂壺泡茶不走味、貯茶不變色,即使是盛暑時節(jié),所泡之茶仍不易餿。
由于泡茶日久,茶素慢慢滲入陶質中去,如果只泡清水,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。紫砂壺選泥、制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,因而制作十分精細。
陶坯一般多不上釉,以其自然色澤取勝,只是在陶坯成型后,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于輪廓中。這種自然本色和著色方式是紫砂陶壺的一個顯著特點。
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雍正年
成交價 RMB 17,250,000
遠方拍賣201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
對于初入紫砂界的朋友,五花八門的紫砂壺工藝常常讓人感到頭疼,其實掌握了下面的常用術語,就再也不用擔心貽笑大方了,專業(yè)術語一出口,完全是個老手范。
光壺: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。圓器造型講究“圓、穩(wěn)、勻、正”,并要求“柔中寓剛”;方器要求“方中寓圓”,線面挺括平正,輪廓線條分明。
花壺:以仿生為主,表現自然界動、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態(tài),別具情趣。筋囊壺:是通過線與線的交織與結合,給人以美感。基本要求是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,線條紋理清晰。
提梁盤壺 顧景舟、韓美林制 近現代
成交價 RMB 11,500,000
中國嘉德2011年春季拍賣會
包漿:其實就是指“光澤”,是在經歷很長時間后才能養(yǎng)出來的自然光澤,這種光澤含蓄溫潤毫不張揚,區(qū)別嶄新紫砂壺發(fā)出的“賊光”。
灌漿: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,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,冷卻后將石膏模脫開,便可得到壺坯,經鑲嘴、把,并脫蠟后燒制成壺。
掇只壺 邵大亨 清中期
成交價 RMB 17,250,000
上海寶龍2012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
全手工:制壺工藝大概過程:1.打泥片;2.圍身筒;3.打身筒;4.搓壺嘴、鈕、把;5.裝壺嘴、鈕、把;6.制壺蓋;7.開壺口;8.修光、精加工;9.落印款。全手工壺不僅可作為茶具使用及工藝品欣賞,還具有藝術收藏價值。
半手工: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。有的是壺嘴、壺把、壺蓋等用手工制作,身筒用模具制作;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,其它用模具制作。
相明石瓢壺 顧景舟制、吳湖帆書畫
近現代 成交價 RMB 27,025,000
北京匡時2015秋季拍賣會
目數:通常來說是指的泥料的粗細。目數越大,泥料也就越細。反之,泥料的顆粒感就會很強烈。
紫砂泥料的陳腐:亦稱陳化,古名養(yǎng)土,又俗稱困料、困泥和儲泥,是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。
圈扭壺 時大彬制 明
成交價 RMB 13,440,000
西泠印社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
明針:是宜興紫砂壺成型工序,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;更是紫砂工藝極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。明針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壺生胚制作完成時,將生胚表面,作精加工的修胚等動作。
鋪砂:是將處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,再敲打平整,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。一般是紫泥(深紫色)上鋪段泥點兒(黃色)。
絞泥:這種工藝方法是將兩種(或兩種以上)預先摻有不同色料的坯泥,按一定順序相間糅合在一起,然后打泥片成型,使胎燒成后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間的紋理裝飾。紫砂絞泥的特點,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無秩序地疊放一起,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