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覓順寧古道

尋覓順寧古道

58閱讀 2021-04-17 02:18 文化

品普洱茶的陳香時,就會聯(lián)想到茶馬古道里那汲取天地之氣、時光之韻發(fā)酵而成的普洱茶,也曾想去走一段,在那些時空痕跡里感受普洱茶的變化,慢慢陪著它從青澀到成熟。于是,這便成了一個美麗的心愿。后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中,遇見了臨滄。

從昆明一路驅車到臨滄,越靠近臨滄空氣中的茶香就越清香。尤其是遠望時,輕薄的霧氣與連綿的青山相擁一起,云霧繚繞處,層層疊疊,如茶海,如夢又如幻。

但在記憶的最深處這還不是最渴望的那一抹陳香,“尋找歷史中的普洱香,感悟普洱中的陳年歲月”,成了最直接的向往。尋尋覓覓,就這樣走進了順寧古道。

順寧古道是南茶馬古道的順寧段。在明代崇禎十二年七八月間,徐霞客為探尋瀾滄江的源流,從永昌(今保山)南下順寧(今鳳慶)、云州(今云縣),然后從順寧北上,渡瀾滄江到阿祿司(今魯史),再從新牛街(今犀牛街)渡黑惠江往蒙化(今巍山)而去。他在《游記》里把這段路稱為“順寧道”。

公元1328年,正是元代的天順元年,慶甸部落首領孟氏歸附朝廷后,元政府設立順寧府寶通州和慶甸縣,同時整修古道,筑為官道,也就是后來的順寧道。沿順寧道往北,可到今天的巍山、大理。從大理往西是茶馬古道,可北上麗江、中甸、西藏;往東則可到昆明,這條道叫做官道,又叫通省大道,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一段。沿著順寧道南下,又有兩條古道:一條從緬寧(今天的臨翔區(qū))到普洱、車里(今天的西雙版納);一條從今天的永德、鎮(zhèn)康進入緬甸,直到印度。

在今天的云南驛道有三大干線,迤東道、迤西道、迤南道。而順寧道就是迤西道的一條重要支線,從順寧、鎮(zhèn)康進入緬甸臘戌,既有貨運,也有客運。運貨的是用馱馬,送客的是用轎子和滑桿。走在這條驛道上的馱馬每年有2000到4000匹,運貨的貨物主要是土雜貨,但最多的還是茶。

順寧是茶葉栽培的起源地之一,素有茶香之稱。據明代的《滇略》《徐霞客游記》和清代的《滇行日錄》《滇海虞衡志》等古籍記載,明代順寧的太平茶、太華茶、玉皇閣茶已十分有名,被稱為云南茶的上品,可與碧螺春、龍井茶相媲美。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近年的考察表明,鳳慶有研究價值的古樹不少。除了香竹菁大茶樹外,還有瓊英大茶樹、富幫大茶樹、打虎山大茶樹等,有的已被列為重點保護對象。

在清代時,順寧還多次沿著南茶馬古道引進很多優(yōu)良茶種,到光緒年間,下關茶商用臨滄曬青毛茶作原料,這時候便有了云南沱茶,暢銷于四川、重慶、康藏地區(qū)。而這一來原料需求大增,大批臨滄毛茶通過順寧道運往下關,更刺激了順寧的茶葉生產。

光緒三十四年,順寧知府琦璘大規(guī)模引進雙江勐庫大葉茶種,從此茶葉產量也猛增。到民國時期,順寧種茶面積達三萬多畝,年產茶近1300噸,加上雙江、臨滄的茶葉都經由南茶馬古道、順寧道外運下關。這一時期馬幫運輸也迅速興起,還刺激了騾馬牲口的需求,當時大理、麗江一帶的騾馬,也從順寧道、南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進入今天的臨滄地區(qū)。據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統(tǒng)計,僅順寧一地就引進騾馬一萬多匹,常年行走在順寧道上的騾馬就在2000匹以上。因此,順寧道再次成為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。

1916年,下關沱茶又出盡風頭,原料卻幾乎全出自今天的臨滄。以永昌祥沱茶原料配方比例為例:勐庫茶60%,取其味;鳳山茶20%、博尚茶10%,取其香;景谷茶10%,取其形。而所有這些原料,都必經過南茶馬古道、順寧道運送到下關。

由于順寧鳳山茶品質優(yōu)良,各地商號出售的順寧茶,都稱鳳山茶。每當春茶上市,各地商賈云集順寧,爭相采購,稱為春茶會。1928年,下關永昌祥率先在順寧開設商號,收購茶葉。后來外地茶商又在順寧設立福利和、福協(xié)合、福春和等茶葉商號。順寧茶葉暢銷,繁榮一時。據估算,20世紀50年代前,每年由順寧古道運出的毛茶達1500多噸。按當時的市價,一馱沱茶重70公斤,賣價二兩黃金,那么從順寧道運出的“茶金”就有兩噸多!順寧道不僅是茶馬古道,又成了“黃金之道”了。

明清以來,鳳慶魯史人就以茶為生,民國年間,駱英才開設了“俊昌號”茶莊,長期從事茶葉的栽培、加工和貿易;還有出自鳳慶段逸甫五保山茶園的“鳳山春尖”,也是民國時期云南茶葉中的極品之一,聲名遠播。

1939年,順寧實驗茶廠第一批滇紅茶問世,成箱16.7噸,由茶廠自備60匹騾馬組成的馬幫,經順寧道運到昆明,再經香港轉銷倫敦,以每磅800便士的高價出售。僅此一批滇紅茶,便可換得近13萬英鎊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順寧道還被稱為“英鎊之道”。

在當時馬幫馱出的大多是曬青毛茶。毛茶打包前是用清水回軟,以免在運輸途中破碎,茶葉帶著這些水分,便隨著馬幫走過一道道干熱河谷,翻過一座座涼爽的高山,在千里古道上不停地吸允天地的靈氣,草木的芳香。馬幫不斷地走,茶葉不斷的氧化,于是才有了醇香潤口的普洱茶,聞名遐邇,享譽天下。但誰能想到,造就普洱茶醇香的竟是這翻山越嶺的茶馬古道呢?

來源: 普洱雜志
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南北方在喝茶這件事上也能爭起來,這次你站哪邊?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事實證明“無形的手”根本靠不住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